《浸润性乳腺癌进展过程中的分子机制》
点击下载 ⇩文件编号: | KEYAN666106666 |
---|---|
下载格式: | Word/DOC(PDF已转Word) |
中图分类: | R737.9 |
完成/联系人 | 王长松 贠田 范乃军 吕学霞 李富林 蒙念龙 |
来源省份: | 河南 成果说明 ➫ |
完成单位: |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 |
所属部门: | 洛阳市科学技术局 |
科研日期: | 2019 |
研究行业: | 医院 |
研究主题: | 乳腺癌,分子标志物,药物治疗, |
联系地址: | 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华夏路2号 |
传媒
该项目属于自选课题,属于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相结合的科技创新性项目。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过程中有多个基因或基因家族发挥着关键作用,如何在众多的分子中筛选并明确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机制,为进一步研究乳腺癌进展的分子通路,筛选可靠的分子标志物和靶向治疗药物,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抑制乳腺癌的复发和转移,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是临床亟需要解决的课题之一。
该项目在九八九医院多个科室以及学者专家的支持下,围绕“浸润性乳腺癌进展过程中的分子机制”这一关键问题,历经10年研究形成如下成果:
1.在国内外率先系统研究了乳腺癌进展中的多个分子通路与机制,为乳腺癌的进展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国内外首先报道ASPP家族成员在不同的乳腺癌细胞株中和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差异;iASPP表达阳性的乳腺癌患者预后较差;干扰iASPP后能够在体内外显著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2.在国内外首次研究了乳腺癌患者的血清学多肽表达图谱,进一步丰富了乳腺癌发生的分子机制,同时为乳腺癌的血清学诊断提供了技术支撑。联合应用MALDI-TOF MS技术,ClinProt软件及生物信息学技术明确了质荷比(M/Z)分别为698,720及1866等3个多肽分子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显著差异于健康人群,通过检测血清中3个多肽的浓度有助于乳腺癌的诊断。
3.在国内外首先全面系统的研究了Bmi-1基因在乳腺癌中的分子通路网络,为系统化研究乳腺癌的发生、进展、预后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根据。Bmi-1基因通过调控多条分子通路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进展,如细胞周期,细胞迁移,细胞增殖,细胞凋亡,Akt磷酸化等,形成了网络化的调控机制。
该项目不仅在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而且还明确了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多条分子通路,建立了乳腺癌诊断的血清学检测模板,使乳腺癌的发生机制得到了明确,基础理论得到了扩展,丰富了乳腺癌的诊断模式,印证了乳腺癌的预后预测模式。
该项目在乳腺癌的临床病理诊断、血清学标志物检测、乳腺癌细胞增殖与凋亡、乳腺癌患者的预后预测有较大突破。经河南科技大学、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和单位应用,验证了该项目的结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研究共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6篇,其中SCI收录9篇,总影响因子22.651分;其中JCR分区2区1篇,3区4篇,4区4篇;中文核心期刊15篇;核心期刊遴选期刊2篇。总被引次数86次。撰写专著2部,先后培养硕士研究生7名。
总之该研究成果为对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
成果说明
本研究通过临床病理诊断、培养研究生、参加会议、发表论文等形式,推广了本项目的研究成果。该项研究先后在《CancerCellInternational》、《DiagnosticPathology》、《OncologyReport》、《OncologyLetters》、《JProteomics》、《BMCCancer》、《InternationalJournalofOncology》、《中国病理生理学杂志》、《实用医药杂志》、《解放军医学杂志》、《解放军医学杂志》、《中国普通外科杂志》、《免疫学杂志》、《第三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