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常用药物》

《表1 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常用药物》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RA是一类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皮下结节、心包炎、胸膜炎、肺炎、周围神经炎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可引起关节损伤、躯体残疾、心血管疾病等合并症[2],其特征是病程慢、反复发作。由于长期的疾病并发症,类风湿关节炎也与预期寿命降低有关[1]。类风湿关节炎的全球发病率为0.24%[3],在欧美发达国家占0.5%~1%,其中美国大约有150万类风湿关节炎病人[2]。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涉及多方面因素,其中,免疫异常可能是主要因素。受遗传因素影响的机体反应性在体内外致病因素的作用下,造成免疫功能平衡失调,导致体液免疫反应过度亢进,产生大量自身抗体,激活关节细胞产生致炎性的生物活性物质,引起炎症,继而造成软骨和骨质等组织损伤。已知在病变关节内有大量免疫细胞积聚,可以分泌细胞因子导致滑膜细胞内的信号转导异常,特别是MAPK转导系统活跃,使转录因子NF-κB、AP-1活化,使炎症性、骨吸收性的细胞因子(如IL-1、IL-6、TNF-α)和增殖因子(如FGF-2、PDGF)产生亢进,使基质金属蛋白酶(MMP)产生增加,从而可引起滑膜细胞凋亡、破骨细胞激活、基质破坏。当前,针对RA的治疗药物有皮质类固醇/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传统合成抗风湿药物(csDMARDs)和生物制剂(bDMARDs)等[2-3],具体如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