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武汉城市圈湿地受损类型面积统计》

《表3 武汉城市圈湿地受损类型面积统计》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武汉城市圈湿地受损程度识别及驱动因素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km2)

为了进一步揭示研究区湿地受损与恢复的地理分布状况,统计了1995-2015年间武汉城市圈县级行政单元湿地受损与恢复面积(图6)。在湿地受损方面,武汉市的湿地受损面积最大,面积为563.08 km2,占湿地受损总面积的17.77%;其次是黄陂县、仙桃市、孝感市,湿地受损面积在140~180 km2之间。在湿地恢复方面,仙桃市、武汉市的湿地恢复面积较大,恢复面积分别为408.2 km2和327.9 km2,分别占恢复总面积的12.65%和10.16%;其次是蕲春县、天门市、潜江市、鄂州市、黄陂县,湿地恢复面积在130~160km2之间。在湿地受损与恢复收支平衡方面,武汉市、黄陂县、孝感市、大冶市的湿地受损面积大于湿地恢复面积,两者的面积差大于20 km2,其中武汉市的湿地退化最为严重,受损与恢复的面积差为235.1820 km2;黄州市、咸宁市、嘉鱼县、通山县、英山县的湿地受损与恢复面积基本相等;仙桃市、蕲春县、天门市、阳新县、新洲县、汉川县的湿地恢复面积大于湿地受损面积,两者的面积差大于20 km2,其中仙桃市的湿地恢复最显著,恢复与受损的面积差为257.53 k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