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含量半方差函数理论模型及其参数》

《表3 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含量半方差函数理论模型及其参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曲周县农田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含量空间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初探》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采用SPSS 21中的K-S方法对剔除异常值的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得出土壤有效Mn、Cu含量服从正态分布,Fe、Zn含量经对数转换后服从正态分布(表3),这与根据表1中的峰度系数和偏度系数分析得到的结果一致。为进一步探讨曲周全县农田土壤微量元素的变异性,采用GS+9.0对有效铁、锰、铜、锌含量进行半方差分析(表3)。可以看出土壤有效Fe、Mn含量的最优理论模型为指数型,有效Cu含量的最优理论模型为球状模型,有效Zn含量拟合高斯模型效果最好;其中土壤有效Cu、Zn含量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988与0.977,拟合效果最理想,有效Fe含量的拟合效果次之,决定系数为0.887,土壤有效Mn含量的拟合效果最差,为0.553(表3)。C0代表块金值,指的是施肥水平、耕作方式等因素所导致的变异性[24]。其中土壤有效Zn的块金值最大,表明该研究区域内施肥水平、作物种植方式等因素对土壤有效锌的空间变异过程影响较大。有效Fe含量的C0最小,表明随机因素所导致的土壤有效Fe含量的变异性相对较小。C0+C代表基台值,指的是系统内的总变异程度[25]。由表3可以看出,有效Fe含量的基台值最小,表明土壤有效Fe含量具有相对较小的空间变异程度,而有效Zn含量的基台值最大,为12.89,说明土壤有效Zn含量的空间变异程度相对较大。C0/(C0+C)指的是块金值与基台值之比,代表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在该研究区域内的空间相关性程度。若比值<25%,表明系统内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若比值>75%,表明系统内的空间相关性很弱,若比值介于二者之间,说明系统内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26]。由表3可以看出,Mn、Cu、Zn的块基比均小于25%,表明土壤有效Mn、Cu、Zn均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而Fe的块基比为50.91%,介于25%~75%之间,说明土壤有效Fe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27]。A代表变程,指的是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在该研究区域内的空间相关性范围,当距离大于或等于变程时,表明样品间是相互独立的,当距离小于变程时,表明各个样品间存在一定的空间相关性[28]。由表3可知,土壤有效Cu含量的变程最大达到20.34 km,有效Mn含量的变程最小,仅为0.79 km,在较小的范围内具有空间相关性,其余微量元素的变程在3.58~9.03 km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