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芝麻茎点枯病菌木聚糖酶活力峰值和A值差异比较》

《表2 芝麻茎点枯病菌木聚糖酶活力峰值和A值差异比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芝麻茎点枯病菌产生的几种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在0.01水平上差异极显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表3同。

从图2可以看出,接种第2天就有一定的产酶量,取样7次,7株病原菌均能检测到木聚糖酶,表明7个菌株均能分泌胞外降解木聚糖的酶。各菌株酶活性均高于第2天测定结果,并且达到峰值的时间不同(表2),其中,2010003达到峰值所用时间最短,在第6天达到峰值,其余菌株在第12天出现峰值,其峰值大小依次是2010082>2010003>2010028>2010032>G243>2010010>2010064,其中,2010082峰值最大(2.538) ,2010064峰值最小(1.533);参照病害严重度进展曲线下面积(AUDPC)法计算酶活性发展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enzyme activity progresscurve,AUEAPC,简称A值),7个菌株A值[28-29]差异极显著,从大到小依次为2010003>2010082>2010028>2010032>G243>2010010>2010064,其中,2010003的A值最高(26.634) ,2010064的A值最低(16.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