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不同刈割高度“大黑山”饲用薏苡茎中的营养成分》

《表1 不同刈割高度“大黑山”饲用薏苡茎中的营养成分》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大黑山”饲用薏苡不同刈割高度营养品质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同行肩标不同字母表示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下同。

从表1可知,“大黑山”饲用薏苡茎中的EE含量在1.5 m时最高,为1.74%,与2.5 m时差异不显著(P>0.05),显著高于2、3 m时的值(P<0.05),3 m时达到最低,含量为0.62%,呈现“高-低-高-低”的W型变化规律,平均值为1.13%。CP含量在2 m时最高,为5.90%,3 m时最低,为4.28%,呈现“低-高-低”的V型变化规律,平均含量为5.11%。CA含量在1.5 m时最高,为8.09%,显著高于其他刈割高度的含量(P<0.05),随着刈割高度的增加,含量呈下降趋势,呈现出“高-低”变化规律,平均含量为5.19%。NDF含量在3 m时最高,为71.66%,显著高于其他刈割高度的含量(P<0.05),1.5 m时最低,为51.77%,呈现出“低-高”的变化规律,平均含量为61.25%。ADF含量在3 m时也最高,为50.26%,显著高于其他刈割高度的含量(P<0.05),1.5 m时最低,为31.69%,呈现出“低-高”的变化规律,平均含量为41.46%。WSC含量在1.5 m时最高,为19.22%,显著高于2.5、3 m时的值(P<0.05),随着生长期的增加,一直下降,呈现出“高-低”的变化规律,平均含量为13.77%。P含量在1.5 m时最高,为0.28%,显著高于其他刈割高度的含量(P<0.05),呈现出“高-低”的变化规律,整个生长期P平均含量为0.17%。Ca含量在2.5 m时最高,为0.50%,显著高于其他刈割高度(P<0.05),其次是1.5 m,为0.38%,整个生长期呈现“高-低-高-低”的W型变化规律,平均含量为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