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2015年我国税收项目收入排序表》

《表4 2015年我国税收项目收入排序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大城市为什么会出现义务教育资源承载力问题》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财政部.2015年全国财政收支情况[R].http://gks.mof.gov.cn,2016-1-29.

同时,税制结构也决定着地方财政更倚重经济发展。由数据可见,前三项税收总额占全部税收收入的62.1%,占全部财政收入的51%。与企业缴纳性税收相比,由居民产生的税收收入占比很低,这说明我国税收主体是企业盈利性税收,而财政收入主要是依靠各类大型企业和制造类产业。此外,大型企业与制造业不仅创造了大量税收,同时也吸引了大量人口劳动力。但在政绩考核与扩大财政收入政策的刺激下,城市往往“只要人手、不要人口”,这导致了对大量常住人口的公共服务需求重视不足。由此可见,财权与事权不匹配不仅加大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性负担,也不利于进一步激励地方政府加大公共服务供给的规模和质量。再次,城市土地规划中教育发展的相对弱势。城市土地规划的制约性因素在于城市存在扩大土地规划的冲动,由于各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由同级人民政府制定并由同级人大批准实施,因此地方政府普遍存在把相关指标做大,然后再以此为依据制定符合地方政府意愿的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7]在这种情况下,城市的城乡土地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就为政府发展期望让位,造成城市公共服务功能的相对减少和缺失。此外,不合理的城市规划还存在决策过程“短平快”、公众参与机制不完善和规划时效拖延等问题,这些问题形成了教育规划在城市规划中的弱势地位,直接影响了教育资源在城市空间区域内的配置布局和数量多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