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不同灌溉模式水分管理》

《表1 不同灌溉模式水分管理》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水磷运筹对水稻产量和磷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θs为根层土壤饱和含水率。“~”前数据为水分控制下限,“~”后数据为水分控制上限。

试验设置灌溉模式和施磷量2个因素,灌溉模式分别为长期淹灌(F,简称淹灌)、控制灌溉(C,简称控灌),不同灌溉模式的水分管理如表1所示。施磷量分别为0、15、30、45、60、75 kg/hm2(P0、P1、P2、P3、P4、P5处理),均为元素量。共12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共计36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为100 m2(10 m×10 m)。为降低各小区间水磷的侧向渗透对试验的影响,四周设置田埂和水泥梗作为隔断,埋深至地表以下40 cm。在水稻的各生育阶段严格按照高产田要求精细管理,防治病虫害。供试水稻品种为当地品种“绥粳18”,种植密度为30 cm×10 cm,每穴3株。移栽日期为2018年5月18日,收获日期为2018年9月17日。供试的化肥分别为尿素(含N质量分数46%)、过磷酸钙(含P质量分数12%)、氧化钾(含K质量分数50%),各处理施用氮肥110 kg/hm2(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比例为4.5∶2∶1.5∶2),钾肥80 kg/hm2(基肥、8.5叶龄比例为1∶1),磷肥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