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环境变量:我国高校创新效率及环境分析:价值类型视角》

《表3 环境变量:我国高校创新效率及环境分析:价值类型视角》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我国高校创新效率及环境分析:价值类型视角》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对影响高校创新效率诸环境因素进行系统剖析是完善相关政策制定、促进科研资源合理配置进而提升高校创新能力、优化高校创新投入产出效率的关键。本文环境变量包括:(1)经济优势。经济水平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影响高校创新效率:首先,较高的经济水平增加了政府税收,而来自于税收的政府公共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总量的大部分,对教育活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教育活动又是高校创新活动的基础[28];其次,高技术产业发达地区往往对高校创新有更大的需求,市场需求的提升大大驱动了高校创新效率的提升[29]。根据Nasierowski和Arcelus[30]的研究,本文选取人均GDP、人均高技术产业产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作为经济水平的表征指标。(2)区位优势。借鉴Frank等[31]的研究,首先引入高速公路里程,反映区域交通便利程度;同时将我国按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东、中、西部,引入虚拟变量表示区位差异。(3)政府扶持力度。Cao和Li[32]、Andrade等[33]指出,政策支持对创新主体创新效率提升具有显著影响。本文选择人均公共教育经费和R&D经费中政府投入比例作为政府扶持力度的表征指标。(4)研发基础。大部分学者认为研发基础状况与高校创新效率呈正相关,即研发基础状况越好,科研要素投入对科研主体的促进效用越大。具体来说,李平和黎艳[34]指出研发基础通过资源配置效应、知识平台效应、人力资本效应和协同创新效应对技术创新起到显著正向作用,因此进一步完善研发基础是提高高校创新效率的重要方式之一。借鉴已有研究,本文选择高校数量、R&D人员中博士所占比重、高校科研人员中高级职称人数比重作为表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