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菲律宾各大区耕地指数及耕地变化指数》

《表2 菲律宾各大区耕地指数及耕地变化指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1990~2017年菲律宾耕地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从菲律宾旱地水田空间分布图(图3)可看出,水田旱地呈现出整体分散,区域集中的分布特征。从整体上看,菲律宾水田旱地分布较分散,从三大岛群分析,水田旱地主要集中在各岛群的中西部。为了更清晰地分析旱地水田的空间分布,计算出菲律宾各区的旱地水田指数(表2)。从各年份分析来看,1990年旱地集聚区主要分布在伊罗戈斯大区、南哥苏萨桑大区、西米沙鄢大区、棉兰老穆斯林自治区、中米沙鄢大区,耕地指数均在17%以上;旱地分布稀疏的区域有东米沙鄢大区、卡拉加大区,耕地指数均低于2%。1990年水田集聚区主要分布在中央吕宋大区、西米沙鄢大区,耕地指数分别为25.2%、16.5%;中米沙鄢大区、国家首都大区、分布较稀疏,耕地指数均低于1%。2017年旱地集聚区主要分布在南哥苏萨桑大区、西米沙鄢大区、中米沙鄢大区、伊罗戈斯大区,耕地指数均在22%以上;旱地分布稀疏的区域有卡拉加大区、国家首都大区,耕地指数分别为1.7%、1.8%。2017年水田集聚区主要分布在中央吕宋大区、西米沙鄢大区,耕地指数分别为25.5%、21.5%;水田分布稀疏的区域在国家首都大区,耕地指数均为1.1%。分析表2可见,各大区耕地类型差异特征较为显著。中米沙鄢大区、北棉兰老大区、南哥苏萨桑大区的旱地所占比例远大于水田,中央吕宋大区的水田所占比重超过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