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3种主流3D Sensing方案对比》

《表1 3种主流3D Sensing方案对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增强现实硬件产业的发展及展望》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UCCVR Ventures。

目前市场上有3种主流方案,按成熟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结构光、飞行时间(time of flight,TOF)和双目成像[3,9]。结构光是通过激光的折射及算法计算出物体的位置和深度信息,进而复原整个三维空间。目前该方案的发展相对最成熟,已大量应用于工业3D视觉领域。TOF是一种光雷达系统,可从发射极向对象发射光脉冲,接收器则可通过计算光脉冲从发射器到对象、再返回到接收器的运行时间来确定被测量对象的距离。TOF方案已出现在Google的Project Tango方案中。双目成像是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摄像头同时采集图像,通过比对这些不同摄像头在同一时刻获得的图像差别,使用算法来计算深度信息。由于算法开发难度高,双目成像多应用在不考虑功耗的机器人、自动驾驶等新兴领域。3种方案各有不同的特点,应用领域和代表厂商如表1所示。TOF方案与结构光方案使用便捷、成本较低,更具前景,尤其是TOF方案更加适合消费电子产品后置远距离摄像,可应用于AR、体感交互等方面。结构光方案在精度方面超越了另外2种方案,更加适合消费电子产品前置近距离摄像,非常适合智能终端,可应用于人脸识别、手势识别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