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局域Moran's I散点图对应地区 (2007年、2011年和2015年)》

《表3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局域Moran's I散点图对应地区 (2007年、2011年和2015年)》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地域集聚及影响因素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根据式(3)计算空间关联性得到表3。由表3可知,中国大部分省份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集聚水平属于高—高和低—低两种模式,2007年、2011年和2015年三年高—高和低—低集聚模式分别占到64%、75%和68%,表明中国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集聚水平较高或较低的相邻省份间的集中度较高。首先,高—高集聚模式的省份呈现出逐渐向东部沿海集聚的趋势。2007年高—高集聚模式的省份共6个,除湖北省和重庆市外,其余四个省份均位于东部地区;2011年的省份数量仍为6个,但湖北省和重庆市被安徽省和山东省所替代;2015年,高—高模式的省份增至7个,安徽省和山东省集聚模式改变,东部地区的浙江省和东北地区的吉林省、辽宁省三省变为高—高聚集模式。总体而言,中部地区的发展优势逐渐减弱,东北地区集聚水平逐渐提高,东部地区的发展规模和集聚效应愈发强势。其次,低—低模式聚集的省份在数量上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除重庆市2007年呈现高—高集聚模式外,其他省份多呈现低—低聚集模式,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集聚水平较低,发展相对滞后。最后,高—低和低—高集聚模式的省份变动较大,在考察期内保持低—高集聚模式的省份仅有河北省,相邻的北京市和天津市的集聚效应显著且稳定;一直为高—低模式的省份也仅有陕西省,说明孵化器发展在西部地区具有稳定的比较优势。由此可以看出,目前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集聚仍未完全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各省份历年的集聚水平均有一定程度上变化,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集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