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盘锻件加工前后外缘残余应力变化》

《表2 盘锻件加工前后外缘残余应力变化》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高温合金盘锻件制备过程残余应力的演化规律及机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式中,σbefore为加工前残余应力,σafter为加工后残余应力。Δσ会引起附加的力矩,造成变形/翘曲。如前文所述,对于本研究中的盘锻件而言,热处理形成的残余应力基本沿轮廓呈“外压内拉”分布,当上下端面冷却速率一致时,其在任意轴向线上看,上下端面残余应力基本是对称的。由于轮芯和辐板区域以及加工余量分布在上下端面也是对称的(如图17a~c),因此加工前后上下端面的残余应力差值同样是相同的(图18b中Δσtop=Δσbottom,其中Δσtop为轮芯处上端面附近残余应力差值,Δσbottom为轮芯处下端面附近残余应力差值。这就意味着这些区域上下端面残余应力变化引起的附加力矩会“抵消”,因此整体上没有体现出变形效果。由于盘锻件外缘处的加工余量不对称,所以根据图18c所示规律,加工后残余应力分布的对称线会向加工余量小的一侧偏移,因此加工余量小的一侧加工后残余应力变化也比较小(图18c中Δσtop<Δσbottom)。因为盘锻件在下端面加工余量较大,故力臂接近时,下端面残余应力变化产生的附加力矩要大于上端面。理论上哪一端附加力矩大,将决定其最终翘曲的方向。表2中列出了盘锻件外缘Line 2上端面测试点(95,3.6)和下端面测试点(95,0)加工前后残余应力差异。可以看到,其结果与上述分析相一致,盘锻件A无论是弦向、径向还是轴向残余应力,Δσtop<Δσbottom,这说明下表面附加应力将决定盘件加工后自由状态的翘曲变形方向。表2中可以看到,Δσbottom均为正值,因此相当于盘件在外缘位置的下表面被附加了拉应力,这意味着盘件的外缘下表面在附加拉应力作用下被“拉紧内收”,故表现为外缘“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