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低糖姜脯工艺流程中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残留及加工因子 (n=3)》

《表4 低糖姜脯工艺流程中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残留及加工因子 (n=3)》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低糖姜脯加工过程对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残留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由表4可知,低糖姜脯的各加工工序,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的加工因子(PF)均小于1。与原料果相比,经过各加工工序2种农药的残留量均有所降低。在清洗和去皮过程中,甲基硫菌灵的PF值明显低于多菌灵,表明清洗和去皮对甲基硫菌灵的去除率更高,这可能与农药本身的性质、水/脂溶性、辛醇-水分配系数等有关。此外,在渗糖过程中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的PF值最小,分别为0.006和0.010,这可能是因为加糖后农药残留物被稀释,据研究报道在冬枣糊加工过程中加糖工序中的吡虫啉、唑菌胺、嘧菌酯和氟虫腈也有类似的稀释作用[43]。在整个加工过程后,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的加工因子分别为0.010和0.023,与初始原料果相比,甲基硫菌灵减少了99.0%的含量,多菌灵减少了97.7%的含量,表明低糖姜脯加工可以显著减少原料中的农药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