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4℃下活性污泥和生物膜中产絮菌复筛结果》

《表2 4℃下活性污泥和生物膜中产絮菌复筛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Pseudomonas sp.H8的分离和鉴定及其产絮凝剂成分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本试验选择4℃对低温菌进行分离培养,同时以30℃培养作为对照,30℃培养条件下平板菌落的数量和种类明显占优势。从表1可以看出,活性污泥和生物膜中都含有一定数量可以在低温下生长的细菌,根据3种培养基中菌落形态的差别进行低温菌株纯化及保存,低温生物反应器中共分离到64株低温细菌,其中29株来自活性污泥,35株来自生物膜。进一步的絮凝菌筛选试验结果证明低温反应器活性污泥中大约79%的低温菌具有絮凝活性。生物膜中的低温菌是被固定在特定载体上,所以对菌株的絮凝性要求不高,但是在初筛实验中发现13株低温菌具有絮凝活性,占分离菌株的37%。絮凝性复筛主要考察菌株絮凝稳定性和絮凝效率,选取絮凝率超过50%的菌株,最后获得活性污泥中5株絮凝细菌(表2),和生物膜中5株絮凝细菌,它们的命名和絮凝效率见表2,其中H8、DG2和DN1三株菌徐凝效果最好,均超过80%。H8菌株在低温下生长较快,絮凝率达到83.79%(表2),絮凝照片(图1)肉眼可见的絮凝沉降呈胶团絮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