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不同高度聚类轨迹的统计数据》

《表1 不同高度聚类轨迹的统计数据》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衡阳市冬季PM_(2.5)外来输送特征及潜在源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结合衡阳市PM2.5质量浓度值,对聚类后的轨迹进行统计分析,将其中ρ(PM2.5)>75μg/m3的轨迹标记为超标轨迹,超标轨迹占比为该聚类中超标轨迹数量与轨迹总数量之比。结果见表1。对照统计结果发现,出现频率最低的3号聚类轨迹对应的ρ(PM2.5)最高,出现频率次低的2号轨迹中污染轨迹占比最大,而出现概率最高的1号轨迹对应的ρ(PM2.5)较低,污染轨迹占比最小。轨迹较低的出现频率对应较高的ρ(PM2.5)或污染轨迹占比,说明当出现该轨迹方向的外来气团输送时,受点易出现污染天气,该类轨迹气团可能会提供较高浓度的PM2.5外来输送贡献。结合图2a分析发现:3号和2号轨迹水平方向上的移动距离较短,气团移动速度较慢,水平扩散条件较差,有利于将沿途PM2.5输送至衡阳;而垂直方向上,如图2b和2c所示,3号和2号轨迹虽受山地地形(罗霄山脉和南岭)影响,可能有部分气团被山前阻挡,但仍有部分气团被迫抬升从高于940 hPa高度的高空缓慢下沉至近地面,尤其是2号气团在前期还有回旋的过程,有利于高空污染物与近地层污染物相互作用形成二次颗粒物,并输送至衡阳市。因此途经赣西、湘东、湘南、湘粤交界处地区的3号和2号轨迹移动方向也是衡阳市冬季PM2.5外来输送100 m高度的通道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