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探测器响应度:面向空间引力波探测的弱光探测器性能检测与分析》

《表1 探测器响应度:面向空间引力波探测的弱光探测器性能检测与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面向空间引力波探测的弱光探测器性能检测与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通过调节声光调制器使两路激光差分频率固定为1MHz。模拟未来太极计划实验星的干涉光强,将第一干涉光路的光强固定为10μW(模拟本地激光光强),在保持各探测器终端输出信号峰峰值为1V的前提下,观测第二路干涉光路所需的光强。由表1可知,探测器A所需的第二路干涉光光强为10μW,而B和C分别仅需50,10nW。此实验结果表明,探测器B和C较A有着更高的响应度,探测器B和C在响应度方面可满足未来太极计划实验星的需求。根据干涉光强和输出信号峰峰值(假设干涉效率为100%),可计算A,B,C三款探测器的响应度,如表1所示。探测器A响应度低的主要原因是采用了硅基光电管,对1 064nm波长的激光光电转化效率较低;同时,在综合考虑响应度和频响带宽等方面,此探测器更多地考虑了带宽,选择阻值较小的跨阻,导致探测器A将电流转换成电压的放大倍数不够。后续工作中将优化探测器A跨阻的阻值,提升响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