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前奏曲》所具有的奏鸣套曲性质的结构图(笔者总结于塔鲁斯金的阐述)》

《表2《前奏曲》所具有的奏鸣套曲性质的结构图(笔者总结于塔鲁斯金的阐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由《前奏曲》对李斯特作为“新德意志乐派”作曲家的解读》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科马克在《李斯特的交响诗》一书中,虽然并没有单独对这首作品进行专门的章节论述,但是颇为清晰、细致地梳理了各家学者关于《前奏曲》的理解。她认为,塔鲁斯金对于这部作品的聚焦,展现出了李斯特对贝多芬交响曲传统的继承:“塔鲁斯金分析的重心在于主题运作与和声。他也提到了奏鸣曲结构。这些要素都将这些交响诗坚定地放置在交响曲传统中。”她还提及了莫迪尼对李斯特交响诗自律性特征的强调:“《前奏曲》……中‘交响诗与交响曲的密切关系——与序曲却很远——在结构组织上最为明确。’这些作品清晰地置于独一无二的交响曲传统中。”(3)《前奏曲》这首交响诗成为李斯特对贝多芬交响曲传统的重要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