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湖南居民收入、支出及方化市场产出表》

《表1 湖南居民收入、支出及方化市场产出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文化消费与非遗传承:湖南民间艺术资源市场开发策略》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数据来源于湖南统计信息网。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先辈们在劳动生产和生活中,在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外来文化影响下,以自身功利意愿作为审美判断标准的不断调试,使其与民众生活紧密联系,倍受民众喜爱并世代相传的共同文化形态。然而,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蕴藏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似乎与现代生活“格格不入”,非遗与民众的生活越来越远。面对这些问题不禁促使人们反思:非遗在今天就是“古老”“过时”的代言词,“非遗”与现代人们的生活就毫无瓜葛吗?答案必然是否定的。首先,从政府层面来看: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通过立法、财政等行政手段,不断加大了对非遗保护与开发的投入力度。2016年湖南省财政厅下达1 384万元,用于省级非遗项目的保护与推广,下达116万元用于省级非遗传承人职业补助[2]。其次,从市场层面来看(如表1所示):伴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居民对文化消费的支出比重在整支出的份额中日趋增大,资金流向于文化遗产保护与服务的比重也在逐渐增大。市场经济向非遗项目的流入,改变了以往单靠政府财政补贴“救助”式的单一保护模式,成为推进非遗重新走入人们生活,推动非遗活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