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2013—2017年呼市建成区绿色开放空间系统斑块层面的景观格局指数》

《表4 2013—2017年呼市建成区绿色开放空间系统斑块层面的景观格局指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绿色开放空间系统特征分析及功能效应评价——以呼和浩特建成区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景观格局的破碎度和异质性:本文选取斑块密度(PD)、最大斑块形状指数(LPI)和斑块形状指数(LSI)分析呼市建成区绿色开放空间系统内部近5年的景观要素结构变化、破碎化程度与空间异质性和系统生态过程(表4)。即:(1)要素结构变化。最大斑块指数变化与斑块密度指数呈现相反的变化规律,公园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水域的LPI指数分别增加了0.04、0.11、0.05和0.01。其中,LPI指数最高的要素由2013年的公园绿地转换成了2017年的附属绿地,要素结构变化反映出呼市对生态城市的建设更加关注和对宜居生活环境的强烈追求。(2)景观破碎化程度与空间异质性。受建成区拓展和城市绿化建设的影响,除其他绿地以外的其他四类系统要素因斑块密度微弱下降,较好地弱化了系统要素景观破碎化程度和空间异质性。同时,拥有最高斑块类型破碎化程度和景观空间异质性的附属绿地为系统的多样性提高奠定了基础,也正好为城市边缘区的其他绿地破碎化程度和空间异质性的升高提供了原因。(3)系统生态过程。总体上看,城市公园绿地和附属绿地2类要素始终承担有重要的城市生态过程功能,但除其他绿地以外的其他4类要素的斑块形状指数均有所下降,尤其是公园绿地的生态过程的作用明显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