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地下空间常见洪水侵入位置和路径形态》

《表1 地下空间常见洪水侵入位置和路径形态》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城市地下空间地面洪水侵入成因和特征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地下空间受地理环境和自身结构的物理特征影响,与地面连接型式繁多各异,一般除了车行和人行出入连通口,还包括各类通风井、采光井、下沉式广场、室外电梯井、人防紧急逃生井、各类管线沟以及管线穿越外墙部位等。地下空间与地面各连通口位置的确定,目前主要根据连通口的功能性和空间导向,以及与周边环境整合衔接的要求确定,没有从防洪挡水、浸水外排角度兼顾考虑所有连通口分布的合理性和防御能力。即使考虑也主要关注机动车、非机动车和人行出入口,通过设置驼峰或台阶挡水,而忽略其他连通口的挡、排水能力和穿墙管、集水井、连通道等结构薄弱部位的防渗水能力,造成浸水路径和流态复杂、浸水方式多样、浸入点分布不均,不确定因素多,随机性强。如:2012年“海葵”台风期间,上海市嘉定区万达广场地下停车库冒水、冒砂,浸水沿地下室底板和集水井之间裂缝进入;2013年9月13日上海地铁2号线浦东世纪大道站受暴雨浸水造成区间停运,地面积水沿电缆沟进入地下;2014年9月25日日本名古屋市地铁东山线的名古屋站受暴雨影响,地面积水沿地下一层站长室浸入地下空间,造成部分线路浸泡在雨水中,区间停运[20]。常见洪水侵入位置和路径形态示意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