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镰子沟金矿床正长斑岩LA-ICP-MS锆石U-Th-Pb同位素数据》

《表1 镰子沟金矿床正长斑岩LA-ICP-MS锆石U-Th-Pb同位素数据》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小秦岭镰子沟金矿床辉钼矿Re-Os年龄和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示无数据

正长斑岩锆石呈无色,透明度好,多具磨圆性质,为球粒状及不规则状,极少部分呈短柱状,大小为50~100μm。阴极发光图像显示,绝大多数锆石颜色较深,多呈云雾状,明暗相间的条带结构锆石相对少;部分锆石保存了继承锆石残核,核部颜色发暗,边部具有明亮环带;少数锆石颜色偏白(图3),可能与锆石中Th含量高、Pb含量低有关。本次选择镰子沟矿段正长斑岩内24颗锆石的25个点进行U-Pb测试(表1),结果显示,镰子沟矿段正长斑岩锆石的Th/U值为0.28~1.32,多数在0.4~1.0之间(表1),具有岩浆锆石的Th、U含量特征。根据锆石CL图像和年龄测试数据,锆石可分为4组:第1组由11颗锆石组成(3、6、10~12、18~21、23、24号),锆石CL图像呈云雾状、部分显示振荡环带,获得较好的谐和年龄,在谐和图上与不一致线的交点年龄为1803±21Ma,其207Pb/206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802.9±9.9Ma (MSWD=0.0057)(图4-b),可代表正长斑岩的结晶年龄,即正长斑岩形成于1802.9±9.9Ma;第2组锆石(4、5、7、14、16、17号)显示明显的核幔结构,表面年龄较老,为捕获或继承锆石,其中7、14、16、17号测点207Pb/206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450±11Ma,4、5号测点207Pb/206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300±13Ma,指示捕获或继承锆石形成于古元古代,且早期可能存在2期岩浆活动;第3组锆石(2、13、22号)虽然获得较小的表面年龄(1290±1181Ma、1353±119Ma),但误差过大(表1),属不可靠年龄,不参与年龄计算;第4组锆石(1、8、9、15、25号)CL图像偏白,年龄数据谐和度差,在谐和图上远离谐和曲线(图4-a),可能由于Pb丢失引起,也不参与年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