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不同轮作及氮肥水平下土壤基本性质 (两年平均)》

《表1 不同轮作及氮肥水平下土壤基本性质 (两年平均)》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长江中下游稻区不同水旱轮作模式和氮肥水平对稻田CH_4排放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TN:全氮含量;AN:碱解氮含量;SOM:有机质含量。N0(0),N1(142.5 kg N·hm-2),N2(202.5 kg N·hm-2)。RF:水稻-冬季休闲;RW:水稻-小麦;RP:水稻-稻草覆盖种植马铃薯;RC-G:水稻-紫云英。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轮作模式及不同肥料间差异显著(P<0.05,Duncan’test)。下同

试验于2016—2017年,在浙江省富阳市中国水稻研究所农场进行(120.2°E,30.3°N,海拔11 m)。该农场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3—20℃,其中7月份为35℃;年平均降水量为1200—1600 mm,其中4月份和9月份降雨量约占80%。本研究所需的稻田种植模式定位试验于2003年开始实施,于2016—2017年测定稻田CH4排放,两年土壤基本性质年度间差异不显著,具体指标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