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95℃典型呈香物质比较分析》

《表2 95℃典型呈香物质比较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日本酱油与中国酱油在不同模拟条件下挥发性呈香物质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示未检出或低于检测限。

在95℃条件下,日本酱油和中国酱油中典型呈香物质的结果分析如表2所示,结果表明,共确定出79种典型挥发性呈香物质,其中3种日本酱油共确定出62种,3种中国酱油共确定出66种。日本酱油中典型呈香醇类主要有乙醇、异丁醇、异戊醇、2-甲基丁醇、正丁醇、2,3-丁二醇(两种同分异构体)占主体地位,贡献醇香、麦芽香和果香等芳香气味,以丰富日本酱油独特的风味特征,使其醇香味更加浓厚怡人;中国酱油是以糠醇、苯乙醇、5-甲基-2-呋喃甲醇、麦芽醇和月桂醇为典型,贡献一定的烤香、花香和果香,以缓和酱油中的不良气味。醋酸在日本酱油中占有绝对优势,它是厌氧微生物发酵的产物,说明日本酱油在发酵过程中,厌氧发酵占据一定的比重[16]。典型呈香醛类共确定13种,日本酱油中以α-戊基桂醛和(Z)-7-十六碳烯醛为典型,赋予其一定的果香和烤香;中国酱油以3,4,5-三甲氧基苯甲醛为典型,为其提供一定的甜香和果香。呈香酚类物质主要是曲霉在发酵过程中通过降解作用生成的,主要贡献给酱油烟熏香和焦糖香味[17],中国酱油以2,6-二甲氧基苯酚、2-甲氧基-3-(2-丙烯基)苯酚为典型,日本酱油以3,5-二叔丁基苯酚为典型。中国酱油的呈香酯类物质比重占据较大,主要是苯基酯类物质和长链脂肪酸乙酯类物质贡献较突出,赋予酱油良好的果香、酱香和酯香,尤其是乙酸苯乙酯,苯甲酸-2-苯乙酯、9-十六碳烯酸乙酯、反油酸乙酯;日本酱油以烟酸乙酯、丁二酸二乙酯、乙酸异丁酯、2,2-二甲基乙烯基丁酸酯为典型。挥发性呈香酮类物质包含了呋喃酮和吡喃酮类物质,其都是由糖代谢途径产生的[18],5-乙基-4-羟基-2-甲基-3(2H)-呋喃酮(4-hydroxy-5-ethyl-2-methyl-3 (2H)-furanone,HEMF) 是共有的酮类物质,赋予酱油很好的果香、烟草香和焦糖香,中国酱油以2-甲基四氢呋喃-3-酮、1-(6-甲基-2-吡嗪基)乙酮和2,4-二甲氧基苯乙酮为典型;日本酱油以3,6-二甲基四氢吡喃-2-酮和香叶基丙酮为典型。吡嗪类物质是中国酱油中典型呈香成分,贡献酱油焦香、烤香和坚果香,在已鉴定的8种吡嗪类物质中,2,6-二甲基吡嗪、2-乙基-6-甲基吡嗪和2,3,5-三甲基吡嗪是共有物质,其余5种是中国酱油特有的物质。2-乙基-5-甲基呋喃是日本酱油特有,贡献出焦糖香、酱香;薄荷呋喃和4-羟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HDMF)是中国酱油特有。D-柠檬烯是日本酱油特有,贡献出果香[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