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异质性分析:按代理成本分组》

《表5 异质性分析:按代理成本分组》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产业政策对企业技术效率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分别表示在1%、5%、1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括号内数值为t值;使用企业层面聚类稳健标准误进行估计。

接下来检验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在不同代理成本中的企业是否存在差异。依据衡量代理成本的两个指标,将研究样本按年度取中位数分成两组。对管理费用率指标,高于中位数的样本为高代理成本组,反之则为低代理成本组;对资产周转率指标,界定恰相反。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结果见表5。高代理成本组产业政策哑变量的估计系数只有第5列在1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另外3列结果均不显著。而低代理成本组产业政策哑变量的估计系数都至少在1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从系数大小来看,低代理成本产业政策哑变量的估计系数要显著更高。不论是从显著性水平,还是从系数大小,都可以发现,产业政策对企业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于低代理成本企业中,代理成本的高低是影响产业政策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前文提出的假设2得到了验证:相比于高代理成本企业,产业政策对低代理成本企业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其背后原因在于企业内部治理机制是制约企业技术效率水平的关键因素。只有当企业代理成本较低时,企业才能将受益于产业政策所获得的资源很好地进行利用,用于研发创新和技术升级改造,从而提高企业内部资源配置与生产效率。而当企业代理成本较高时,即使受到产业政策的支持,企业也不能有效地将获得的资源转化为生产性资源,容易造成资源浪费或配置效率低下,从而无法对企业技术效率的提升产生实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