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药物性味归类:苗医肺家咳嗽临床用药特点浅析》

《表2 药物性味归类:苗医肺家咳嗽临床用药特点浅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苗医肺家咳嗽临床用药特点浅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表2,在性味上苗医认为不同的药物具有不同的气味素质,分别是香、臭、腥三气和麻、辣、酸、苦、涩、咸、淡、甜八味。不同性味有不同的药效,香:清香:行气解郁、活血止痛、发散表毒;浓香:健脾胃、退气消壅。臭:赶毒、治伤。腥:补虚弱、益气血。麻:杀虫止痒、麻醉止痛。辣:通气、散结、开胃。酸:开胃、止泻、解暑、生津止渴。苦:清热解毒、泻火燥湿。涩:收敛固涩。咸:软坚散结、泄热通便。淡:利水消肿、帮交环,赶尿窟毒。甜:补虚扶弱、生津止渴。本研究苗医在治疗肺家咳嗽上,大量使用苦性、辣性、甜性药物,考虑到咳嗽主要由冷、热两种性质引起,治疗上多以散寒、清热为主,咳嗽患者久咳伤阴、伤津,治疗上多以补虚、生津为法,多用辣味药,取其通气之性,以通制咳。中医在性味上主要体现为“四气五味”,“四气”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特性,又称四性。寒凉和温热是两种对立的药性,而寒与凉、热与温只是程度的不同。“五味”不仅是药物味道的真实反映,也是药物作用的高度概括。《内经》认为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这是关于五味代表的药物作用最早的总结和概括。苗药在性味的功效上与中医五味有部分重叠现象[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