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Ebola GP与抗体、T细胞结合位点及位点变异》

《表1 Ebola GP与抗体、T细胞结合位点及位点变异》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埃博拉病毒包膜糖蛋白变异及抗原表位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变异频率指与Ebola Guinea Patient C15的GP序列为参考序列相比,某氨基酸位点出现变异的序列数占全部的分析序列数的百分比,由1 407条序列计算得到;*多克隆抗体识别的抗原表位以及T细胞表位。

自从1976年埃博拉暴发以来,研究者相继从幸存者和实验动物体内分离了一些抗病毒效果良好的单克隆抗体。在2014年的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大暴发中,通过联合使用名为ZMAb的3种单抗,治愈了两名美国感染者[25]。病毒氨基酸位点发生改变,若刚好位于单抗的识别位点,单抗则不能很好的结合病毒,或阻止其构象的转换,因而无法阻止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埃博拉病毒GP某些关键氨基酸的改变,会造成单抗保护效果降低甚至丧失。不同来源的单抗[26,27]其识别表位存在部分重叠,将目前已经报道的单抗识别表位总结于表2。其中10个单抗针对区域位于GP2的IFL区域或邻近位置,包括16F6、2G4、4G7、KZ52、mAb548、6D6、ADI15878、ADI15742、ADI15946、CA45,IFL区域功能与病毒膜融合进入细胞相关;6个单抗针对区域位于MLD区域,包括13F6‐1‐2、6E3‐1‐1、12B5‐1‐1、14G7‐1‐2、GPE118、GPE325,MLD位于Glycan cap的上面,犹如帽子一样遮盖Glycan cap,保护Glycan cap区域内的隐藏表位,因此针对此区域的单抗大多数不具有中和活性;6个单抗针对受体结合区,包括226/8.1、Q206、Q314、Q411、FVM04、mAb114,受体结合区对病毒感染力、蛋白加工、细胞嗜性影响较大;9个单抗针对Glycan cap区域,包括1H3、FVM09、ADI15750、ADI15968、BDBV289、BDBV43、BDBV324、BDBV370、mAb100,除1H3不具有中和活性外,其余8种都具有较强的中和活性;仅有单抗ADI1606针对GP2的HR2区域,具有螺旋结构的七肽重复区,螺旋结构具有刚性,对于整个埃博拉结构的稳定很重要,因此区域相对保守,任何氨基酸的改变可能会对埃博拉病毒产生较大的影响。与表位相关的自然突变,已在表1中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