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不同F/M两相厌氧系统与单相厌氧系运行性能》

《表2 不同F/M两相厌氧系统与单相厌氧系运行性能》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单相与两相厌氧发酵处理马铃薯渣性能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图1为产氢相累积氢气产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在整个运行过程,在生物气中未检测到甲烷存在,这表明系统无产甲烷代谢活动。从图1可以看出,在不同的F/M下,产氢相产氢延滞期大约为8h,并在45 h达到氢气产量峰值。当F/M由2提高到8时,系统最大累积氢气产量逐步增加,同时产氢潜能、氢气产率和比产氢速率具有类似的变化趋势(见表2)。这表明F/M对系统产氢性能有明显的影响。当F/M为8时,最大产氢潜能、氢气产率和比产氢速率分别为384.2±11.6 m L,18.9±2.2 m L·h-1和56.7±2.2 m L·g-1VSremoved,氢气含量在48%~51%之间。当F/M进一步提高到10时,由于过高的底物负荷和挥发性有机酸的积累(系统p H值下降到3.8)严重抑制产氢微生物的代谢活性,从而导致系统氢潜能、氢气产率和比产氢速率分别大幅度下降至162.9±7.4 m L,8.1±0.4 m L·h-1和40.7±6.5 m L·g-1VSremoved,系统应避免在高F/M条件下运行。本研究最佳F/M与其他研究结果接近,Nathao[16]等曾以厨余垃圾作为两相厌氧系统发酵底物进行同步产氢产甲烷实验研究,得到最优的F/M为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