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2 0 1 0—2018年度全国财政收支情况》

《表1 2 0 1 0—2018年度全国财政收支情况》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论减税降费与税负结构优化》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而得。

减税降费引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当期财政收入的减少,而我国当前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正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不仅需要加大减税降费力度,且需要辅之以财政支出的适度扩张。很显然,在当前政府支出刚性极强的背景下,势必进一步累及政府债务扩增,使减税、增税、削减债务等三方目标难以同时兼顾(参见表1)。自2010年起,尽管8年间我国财政收支均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但收支增幅在2012年均出现显著回落,且以财政收入尤甚。在其后各年度中,随着减税效应的不断释放,财政收入增速更是明显下探,并总体呈现出财政收入增速较之于支出更为趋缓的变动态势。从历年财政盈余状况来看,除2011年外,财政收支“剪刀差”不断增大,收支缺口由2010年的6772.65亿元扩增至2018年的37,554亿元。与此同时,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仍不断增长,截至2019年2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高达19.142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再创新高,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显然也在不断累积,由此必然引致减税降费的空间被显著压缩,进而掣肘减税降费的政策效果,造成财政收支的内在秩序紊乱。在财政支出一定的情况下,以财政收入端为抓手,通过税负结构的优化,实现不同税系、不同纳税主体间“有增有减”的税负调整,无疑是保障收入端和支出端动态平衡,确保政府的政策目标顺利贯彻的重要途径,以期在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以及政府债务三者间寻求新的平衡,从而保障我国经济运行的总体平稳与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