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表两组鼻唇沟形态对比[n (%) ]》

《附表两组鼻唇沟形态对比[n (%) ]》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自体脂肪颗粒注射与透明质酸注射填充鼻唇沟凹陷的疗效比较观察》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对照组采用透明质酸注射填充,术区行肿胀麻醉(15ml的2%利多卡因+1000ml生理盐水+30ml的5%碳酸氢钠+2mg肾上腺素),后注射透明质酸,促使27G针头与面部皮肤呈30°夹角,待针尖刺进皮肤后,轻轻调整进针角度,把针头调向目标注射区域,注射层次包括皮下与骨膜浅层,边退针边注射,扇形注射填充剂,无需超量注射,鼻唇沟凹陷得到矫正即可,每侧注射1ml~2ml,并通过局部按摩促使其均匀分布,最后于针孔涂抹抗生素药膏。(2)观察组予以自体脂肪颗粒注射。(1)脂肪抽吸:将下腹部或大腿外侧作为抽吸脂肪区域,肿胀液皮下注射直至局部皮肤变硬变白,将直径=2.5mm的吸脂管与10ml的注射器相连接,负压抽吸20m淡血性脂肪组织,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抽吸处。(2)脂肪处理:保持吸脂注射器针头向下并竖直静置,使得脂肪颗粒分离,排除淡血性液体,接着向注射器内添加生理盐水并摇匀、静置,待脂肪分层,再次排除下层液体,对脂肪颗粒进行漂洗,冲掉肿胀液,待上层皆为金黄色纯化脂肪、下层液体澄清即可,保留上层脂肪组织、备用。(3)脂肪颗粒注射:开展眶下孔局部阻滞麻醉,将直径=1mm的钝头吸脂管与1ml注射器相连接,顺着鼻唇沟皱纹向上实施扇形注射,主要注射层为肌肉层,注射层次还包括皮下,边退针边注射,适当超量注射30%,每侧注射2ml~4ml,注意在注射时保持脂肪颗粒分布均匀,注射后轻轻按摩,最后于针孔处涂抹抗生素药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