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石漠化敏感性影响因子分级表 (1)》

《表1 石漠化敏感性影响因子分级表 (1)》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明清时期云南地区石漠化的分布状况与成因初探》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石漠化的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部分科学工作者在水土保持工作中提出的,距今不过30年左右。明清两代的文献中显然不会出现“石漠化”的名词,故需要我们利用专业的判读方法,对文献中所记载的石漠化现象进行解读。本文的解读方法参考韩昭庆、陆丽雯的《明代至清初贵州交通沿线的植被及石漠化分布的探讨》,该文判读石漠化现象时,主要从石漠化敏感性影响因子、基岩出露程度、古今对比三个角度进行分析。石漠化敏感性影响因子可以判断史料记载的地区是否属于石漠化发生的范围,主要通过岩性、降水量、坡度和植被覆盖程度四种影响因子逐一对照,如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