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不同玉米品种含水率降至16%的日期预测》

《表2 不同玉米品种含水率降至16%的日期预测》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宁夏引/扬黄灌区玉米密植高产低水分粒收技术模式探索》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示子粒含水率下降不到16%。

2017~2018年在银川市永宁县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试验站共种植38个玉米品种,采用大区种植,种植密度90 000株/hm2。田间管理同当地生产。从播种至生理成熟期调查各生育期,于吐丝前套袋至花丝伸出至2~3 cm统一授粉,记录时间;于吐丝后10日开始,间隔5~7日观测1次子粒含水率,至10月30日收获。采用烘干法测定子粒含水率,采用Logistic Power非线性增长模型对子粒脱水过程进行模拟[9~12],构建38个供试品种脱水模型,按近10年(2008~2017年)平均气温求得各品种从授粉至含水率16%时对应的活动积温Ti,加上播种至吐丝积温Ts,则得到每个品种播种至到达相应含水率的积温=Ti+Ts,用于预测各品种达到16%含水率的日期。表2结果表明,在适期播种条件下,38个供试品种在南部山区(海原、固原、西吉)子粒含水率均降不到16%;郑单958、登海618、联创808、联创825、M751、登海105、登海739、陕单620、陕单628、银玉439、辽单586、辽单585、先玉1321、增玉1572、东单1331、郑单528和郑单1002共17个品种子粒含水率在其他地点也均降不到16%,占44.7%;其余21个品种在惠农、银川、中宁三地子粒含水率可以下降至16%,占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