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大城县地区地裂缝隐患判断区域及其走向》

《表1 大城县地区地裂缝隐患判断区域及其走向》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利用DInSAR技术检测地裂缝分布及走向》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根据6月30日到11月21日的形变图(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在影像中部区域,也就是大城县的县城中普遍出现地面下沉,而在影像的左上角和右下角得到的地面形变结果为抬升,但是其形变量不大,可以认为相对稳定区域。此外,从图中还可以识别一些潜藏的地裂缝隐患存在。将处理结果和Google Earth叠加(如图5所示),影像的左上角部分道路,也就是G2京沪高速上大约6 km的部分出现了明显的干涉条纹,其形变量的差约为3 cm且在G2高速经过邓家村的路段出现地形形变的正负交替,但是由于图像中该区域附近黑色部分因为相干性低于解缠阈值而造成数据缺省的区域较多,不能准确判断隐含地裂缝的长度和走向,位置为38°44'49.90″北,116°33'25.04″东(区域1)附近可能存在地裂缝的隐患,走向为60°~80°。在38°48'53.76″北,116°40'21.77″东(区域2)附近出现正负形变的交替,且在1.5 km内形变量的差超过了2 cm,判断附近可能有地裂缝的隐患,走向预计为85°~100°。在38°39'49.04″北、116°40'19.05″东(区域3)和38°40'57.31″北、116°45'24.28″东(区域4)附近同样存在地裂缝隐患,其走向分别预计为60°~80°和40°~55°。具体情况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