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负面感知发生频率占比》

《表5 负面感知发生频率占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旅游负面体验唤醒机制及游客策略性行为研究——基于进藏游客的扎根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负面刺激因素的形成低于容忍区阈值的体验质量感知源于游客对旅游刺激(环境/事件)进行权衡比较的结果:低体验感知价值—高感知成本、低体验感知价值—高期望价值。其中,低体验感知价值是体验质量低于容忍区阈值的主导因素,在资料中出现的频率最高。导致低体验感知价值较低的原因主要包括三方面:(1)旅游环境体验时的距离感。距离感主要源于游客在非景区环境进行生活、购物、休息体验时由于对社会生活环境、人文环境不熟悉、不理解而产生的不适应感:如就餐时的强行乞讨现象、难以达成沟通效果、出行难等。(2)内容产品体验时的虚假感。游客对西藏旅游的求新、求异期望较高,过度商业化、过度包装、与区外的旅游景点或区内其它旅游景点的区别度不高导致的趋同感,均会让游客产生一种没有实现自己“真实体验意图”的虚假感。(3)服务过程体验时的交易感。服务提供商(包括网络平台、旅游公司、旅游景点、导游等)以交易为中心而不是以关系(或交互)为中心为游客提供旅游服务,主要表现为:以欺骗、欺诈为核心的机会主义行为,低信息交换、高谈判成本,事前高承诺、事中低执行、事后无补救;自我利益最大化等,会让游客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觉得自己与服务提供商是一种交易关系而不是伙伴关系。距离感、虚假感、交易感既可能在旅游体验时单一发生,也可能同时发生;其中服务过程交易感发生率的占比最高(占整体百分比的57.35%,样本量:150),其次是虚假感、距离感,分别占整体百分比的28.92%和13.73%(参见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