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两种处理下细菌-真菌互作网络的拓扑性质》

《表1 两种处理下细菌-真菌互作网络的拓扑性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秸秆生物质炭对根际土壤细菌-真菌群落分子生态网络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基于显著相关性对细菌和真菌的高通量测序数据构建互作网络(图1),探究施加生物质炭处理下根际土壤细菌-真菌群落的共现模式,使用Network Analyzer工具计算网络的拓扑参数(表1)。可以看出,施加生物质炭对根际土壤细菌-真菌群落之间的共现模式产生重要影响,网络拓扑性质的分析表明,网络节点数、连接数、聚集系数、特征路径长度、网络密度和平均连通度等网络拓扑参数在对照组和生物质炭组之间显著不同(P<0.05)。对照组中,根际土壤细菌-真菌群落的互作网络包含44个节点(其中细菌节点数为24,真菌节点数为20)、112条连线(其中28.6%为正连线,71.4%为负连线);生物质炭组中,根际土壤细菌-真菌群落的互作网络包含84个节点(其中细菌节点数为62,真菌节点数为22)、455条连线(其中51.6%为正连线,48.4%为负连线)。施加生物质炭后,网络的节点数增多,且主要表现为细菌节点数的增多,网络的连接数增多,正连接数占总连接数的比重增加,施加生物质炭显著增强了细菌-真菌互作网络的积极联系(P<0.05)。与对照组相比,施加生物质炭处理条件下根际土壤细菌-真菌群落的互作网络表现出更高的网络密度、聚集系数和平均连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