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渤中西次洼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表》

《表1 渤中西次洼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西次洼中生界古潜山油气成藏过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数据分别为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Ⅱ1表示偏腐泥混合型干酪根;Ⅱ2表示偏腐殖混合型干酪根

渤中凹陷作为渤海湾盆地主要的富烃凹陷之一,其西次洼主要发育沙河街组三段、沙河街组一段及东营组二段下3套烃源岩。实验结果表明:东二段下烃源岩TOC介于0.36%~2.13%,平均小于1.00%,热解烃量[(S1+S2)]及总烃含量平均为4.05 mg/g、813.7μg/g;沙一段烃源岩TOC为1.04%,(S1+S2) 为0.62 mg/g,总烃含量为164.68μg/g;沙三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TOC介于0.34%~4.29%,平均为2.06%,(S1+S2) 及总烃含量平均为9.35 mg/g、604.5μg/g。依据中国陆相盆地泥质岩类有机质类型和丰度评价标准[11],沙三段为好—最好烃源岩,沙一段及东二段下烃源岩品质相对较差,为中等—好烃源岩;上述3套烃源岩均主要为偏腐泥混合型干酪根,存在少量的偏腐殖混合型干酪根,它们均具有较好的生烃能力;由于烃源岩样品的井位分布在低凸起带,其镜质体反射率相对较低,未能准确反映洼陷内烃源岩成熟度特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