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改造后工艺稳定性效果分析》

《表2 改造后工艺稳定性效果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超声-电絮凝联合处理高磷改性酯化淀粉废水》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该企业生产的高磷改性酯化淀粉组成单一稳定、生产周期稳定(10天为一个生产周期),因此其生产废水水质波动性较小,特别在经过调节池后,其水质和水量更为稳定,因而在工况条件下(电絮凝电极工作电压为10 V,超声工作频率为30 kHz)持续监测“调节池+超声-电絮凝装置+滤池+活性炭滤池”工艺180天的出水水质,用以评价改造后工艺对废水的处理效果。改造后工艺处理废水COD、BOD、TP和SS水质监测见图3。由图3可知,改造后工艺对污染物去除效果、出水水质的稳定、以及具有一定污染物的抗冲击效果方面,在污染物进水浓度区间内,出水完全符合《淀粉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5461-2010)间接排放标准。为持续监测时段180天内任意3个生产周期内高磷改性酯化淀粉废水经处理后各处理单元出水水质,见表2。由表2可知,改造后处理工艺,对于COD、BOD、TP和SS主要处理单元为超声-电絮凝装置,经优化超声-电絮凝装置处理后,其污水中各类污染物均得到大幅削减。可见,通过技术升级改造,将处理工艺流程“调节池+混凝池+滤池”改造为“调节池+超声-电絮凝装置+滤池+活性炭滤池”工艺流程后,解决了出水水质不稳定超标现象,减轻了企业水排放的环保压力,有效保障企业生产运行,有利于企业生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