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页岩层系组合模式划分及其特征》

《表2 页岩层系组合模式划分及其特征》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陆相页岩油甜点地质特征与勘探关键技术——以沧东凹陷孔店组二段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为研究区多井统计平均值,S1为实测值,未校正;其他数据为G108-8井平均值。

在小层划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优势岩性、沉积结构、测井特征及其可识别的地层厚度等,将页岩层系划分为4种组构模式。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组合的孔隙度、渗透率、脆性矿物含量等并无本质差异,而游离烃含量S1及总有机碳含量TOC则具有较大差异,以长英质页岩和混合质页岩为主的B和C模式要优于以白云质页岩和混合质页岩为主的A模式和以白云质页岩为主的D模式。从测井曲线特征可以看出,A、B、C模式的电阻率值明显高于D模式,B、C模式的声波时差值一般也高于A组合。虽然受沉积旋回及热演化的影响,不同深度相同组合的地质特征也具有一定差异,但相近层段内,C、B模式最优,是最有利甜点层,其次为A模式,D模式较差,由此形成了“组合模式优”的选段原则。据此,对水平井钻遇地层情况划分不同的组构模式即射孔段,优选C、B模式进行射孔点—簇点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