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财政分权、政府竞争对地方政府财政汲取能力影响的估计结果》

《表5 财政分权、政府竞争对地方政府财政汲取能力影响的估计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财政分权、政府竞争与地方政府财政汲取能力——基于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L1表示因变量一阶滞后项,W×L表示因变量空间滞后项;*、**、***分别表示10%、5%、1%的显著性水平,括号内的数值为t值

再次,本文对被解释变量(地方政府财政汲取能力)进行了替换,采用因子分析方法进行重新评估,利用求得的综合评价指数替换熵权法下的评价指数。同时,本文还替换了固定资产投资、交通基础状况等指标,即将固定资产投资指标替换为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将交通基础状况指标替换为铁路通达强度。从表6模型3和模型6的回归结果来看,与表5中的基准回归结果相比,只有城镇化率、人口密度、居民消费水平等控制变量的回归系数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他解释变量的系数方向与基准回归结果保持一致。从模型7的回归结果来看,财政分权与地方财政汲取能力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由于这一指标主要反映了地方政府在经济建设中的支出偏好,其与支出分权的含义更为贴近,因而回归结果能与基准回归前后呼应、相互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