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基准回归结果:价值链嵌入位置与出口国内增加值率》

《表3 基准回归结果:价值链嵌入位置与出口国内增加值率》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价值链嵌入位置与出口国内增加值率》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和***表明变量系数在10%、5%和1%的水平上显著,括号内的值为t值,回归结果均以企业所处行业的Cluster效应进行处理,下表类同。

图5右上、左下、右下部分展示了总体企业样本、加工贸易企业样本和一般贸易企业样本上游度和出口国内增加值率散点图的拟合曲线在2000、2006和2011年间的动态变化趋势,我们发现三个样本的拟合曲线均呈现出“右移”和“上移”的特征,“右移”和“上移”的原因在于2000~2011年间我国制造业产业上游度和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不断攀升(图1和图3)所致,这种“右移”和“上移”趋势在总体样本和加工贸易企业样本表现较为明显,在一般贸易企业样本中表现不明显。然而上游度和出口国内增加值之间的“微笑曲线”仍然只存在于加工贸易企业样本中,具体来讲,产业上游度对加工贸易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促进作用存在一个临界值;当产业上游度小于这个阈值时,上游度对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影响表现为抑制作用;当产业上游度大于这个阈值时,上游度对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影响表现为促进作用,这个临界值大约由2000年的2.5上升到2011年的3.5。进一步观察后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加工贸易企业的“微笑曲线”开口有所增大,呈现出“扁平化”趋势。上述现象一方面表明我国制造业加工贸易部门的利润空间由于内部和外部的双重压力正在不断受到“挤压”;另一方面也说明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和出口增值能力之间并无密切关联,因而单纯依靠改变价值链嵌入位置不足以实现制造业部门产业升级和价值攀升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