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大型封国的综合实力体现》

《表2 大型封国的综合实力体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汉初混合政体与儒家制度化的“间隙显现”——中华帝国初期政治发展的一种观察角度》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图表注释:1参见唐燮军、翁公羽:《从分治到集权:西汉的王国问题及其解决》,第91—93页。图表注释:2陈苏镇:《〈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研究》,第102页。图表注释:3详见张双棣《淮南子校释》卷13《氾论训》,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331—1468页

混合政体内部的硬实力紧张在汉文帝时代凸显。在强力诸侯王和功臣共同解决“吕后乱政”(2)的政治危机后,文帝被功臣拥立。司马迁在《史记·吕太后本纪》中直接称之为军功集团的“阴谋”,原因在于和其他更优位的候选人相比,文帝长期疏离于权力中心,也没有强大的母家和中央集团的奥援,至少短期内无法对功臣形成威胁——表1中文帝时高级的官僚构成也反映出这点。不过,相比功臣,诸侯王的问题更为突出。当时诸侯王领土已占汉领土的62.3%,人口则占到61.3%。(3)与此同时,诸侯各国发展不均,部分大国诸侯亲族血脉优越、地缘位置重要、自主治理经济的绩效突出,拥有直接挑战中央政令的能力乃至行动,以至于“汉法非立,汉令非行”(4)(《新书·亲疏危乱》)的现象时有发生。汉初第一大诸侯国齐国、在汉景帝时七王之乱中发挥带头作用的吴国、与中央的矛盾持续到汉武帝时期的淮南国即是此例,而黄老学说成为支持诸侯国硬实力发展的知识资源,形成大型封国的“综合实力”(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