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自然障区与非障区划分标准》

《表2 自然障区与非障区划分标准》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老泰铁路建设对云南省及沿线国家空间联系格局的影响——基于城市流网络的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参考现有研究[9],选取地形、土质、气温、降水4项基本要素,划分研究区域内部的自然障区与非障区范围。参考杨海艳的划分标准[10]以及《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 83-99)[11],选定海拔1800m与坡度15°作为自然障区与非障区的划分标准。同时以土地利用类型代替土质标准,根据GlobeLand 30土地利用类型定义,将耕地、草地、人造地表列为“非障区”,森林、灌木地、水体、湿地、苔原、裸地、冰川和永久积雪等列为“障区”。气温与降水方面,参考研究区1月年均气温和降水图、全年年均气温和降水图及气候类型图[12],识别研究区常年气温高于0℃,且年降水量大于800mm,均符合自然非障区划分条件,具体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