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京杭大运河山东段建筑文化遗产建筑类别及地理分布统计表》

《表3 京杭大运河山东段建筑文化遗产建筑类别及地理分布统计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景观地理视角下京杭大运河山东段建筑文化遗产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由图1和表3可以发现,儒教建筑在梁济运河段和南四湖区段各1处,佛教建筑在聊城段和梁济运河段分别有3处,伊斯兰教建筑聊城段分布最多,有5处,基督教建筑梁济运河段分布最多,有2处,这反映了各区段之间不同宗教传播与兴盛的差异;会馆建筑聊城段有2处,南四湖区段1处,反映了各区段商业活动的繁荣程度;钞关建筑仅聊城段有2处,反映了聊城段在运河中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军事建筑只有聊城段有1处,则是受到聊城当时军事要地属性的影响。总体上,聊城段的建筑类别比较齐全,而且建筑遗存的数量最多。聊城段主要包括临清县、东昌府和阳谷县三个县级区域。其中,临清县自元代会通河通漕之后,成为漕运咽喉之地,经济因此快速发展,明代钞关的设置,促进了商业的繁荣,使其迅速成为商业中心,穆斯林商人在此阶段活动频繁;东昌府则是政治中心城市,也是军事要地,过境贸易也很发达,各省商贾云集,明初就已成为京杭大运河沿线商业比较发达的城市之一;阳谷县张秋镇位于会通河和大清河的交汇处,在清代未受黄河干扰时,经济十分繁荣,商业活动发达。因此,宗教建筑、会馆遗存、钞关建筑、军事建筑等建筑类别上遗存的分布,取决于与运河之间的地理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功能区划,即主要影响因素为历史因素和政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