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增雨因子等级编码》

《表3 增雨因子等级编码》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2007—2015年邯郸地区人工增雨特征及潜力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根据河北省2005—2009年春季、秋季层状降水平均冰晶浓度为27.7个/L,将冰晶浓度(Z1)根据自然冰晶浓度是否>27.7分为2级。过冷水含量(Z2)是衡量增雨潜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过冷水含量越高,增雨潜力越大。按照云中温度<-5℃、过冷水含量>0.1 g/m3时,即为人工增雨潜力区指标衡量[8],Z2由云中过冷水含量分为3级。冰水转化区(e-Ei>0,e为水汽压,Ei为冰面饱和水汽压)是否存在也是增雨潜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冰面过饱和水汽压(Z3)由e-Ei是否>0分为2级。水汽条件(Z4)也是人工增雨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当低层水汽含量大且水汽通量辐合利于降水发生,反之低层水汽通量辐散不利于降水发生[9-10]。K指数(Z5)作为邯郸地区的一个动力条件和热力条件进行分析和判断指标,一般把K>28℃作为不稳定条件判定标准,根据以上划分依据制作出增雨潜力因子等级表(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