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准则层对目标层的贡献程度》

《表1 准则层对目标层的贡献程度》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改进的可拓层次分析法的电能质量综合评估》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针对决策问题,一般可以将其划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整个决策的总目标由目标层来表达;目标层的实现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中间各个环节是通过准则层来表达的。通常情况下,中间环节包含:准则层、约束层和策略层;方案层就是应对问题而采取的各种方法[13-14]。在层次模型中,一般使用作用线来表示各层因素之间的关联性。几位专家组成两个小组根据电能质量层次分析结构图中各项指标,用区间数代替点值数构造各级可拓区间数判断矩阵。例如,对于目标层,第一组专家认为准则层中电压属性与频率属性相比[15],电压质量与频率质量之间的比重在2.5-3.5间浮动变化(表1),从而计算出可拓区间为<2.5,3.5>,这个区间等同于1-9标度法分析的“3”,但不是整数3,反之,频率质量与电压质量的可拓区间为(27)1/3.5,1/2.5(29),相当于“1/3”,但不是1/3。第二组专家认为,电压质量和频率质量之间比重在3.6-4.9间浮动变化,得出的可拓区间为(27)3.6,4.9(29),频率质量与电压质量相比所得的可拓区间为(27)1/4.9,1/3.6(29)。通过这种方法得到的两个可拓区间,与传统的层次分析法相比,判断矩阵具有弹性[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