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2008-2016年翡翠岛站沙丘流量监测(单位:t)》

《表2 2008-2016年翡翠岛站沙丘流量监测(单位:t)》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翡翠岛沙丘动态变化监测与动力成因探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坡度指2008—2019年海岸线至监测站距离实测值,h为被实测的沙容器高度。

沙丘监测分为两个部分(表2) :1) 2008年10月—2012年12月为每年气象监测站(7 m×7 m×h m)体积重量,坡度为10°~20°,距离为35 m;2013年1月—2015年6月(7 m×7 m×h m)体积重量,坡度为20°~30°,距离为40 m。2) 2015年7月—2016年6月逐月,分别为两个不同坡度(0.4 m×0.4 m×h m)体积重量,坡度为30°~40°,距离为40~45 m。偏东风从海岸线—监测站(40×50) m2流沙移动平均量约95 t·a-1,主要月份为12—次年2月;偏西风从沙丘后部边缘线—监测站(20×50) m2流沙移动平均量40 t·a-1,主要月份3—5月;其他月份不显著,仅起到南—北风沙流与沙臂斜交在背风坡产生涡流引发一般的沉积作用。翡翠岛站沿岸沙丘在整体上增高1.5~1.8 m,沙丘向海坡度和背海坡度平均增幅20°~30°(沙粒度资料来源于中科院地理所)。由于有效风能与向岸风风向同沙丘走向夹角成正比,因此,冬季对沙丘的向陆迁移起主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