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制造企业服务化路径的案例对比》

《表1 制造企业服务化路径的案例对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世界一流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升级》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纵观制造企业服务化的历程,大致经历了从“制造时代”到“服务时代”再到“后服务时代”三个阶段。通过中美制造企业案例对比研究发现,以GE和IBM为代表的美国大型制造企业自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开始了制造向服务转型的服务化历程,经历了大约10年战略调整期和10年服务业务大发展期,通过20年的服务化历程,最终成功实现了战略转型。随着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的带来,美国大型制造企业已经从“服务时代”向“后服务时代”迈进。从产业经济角度出发,国际上具有产业梯队转移的现象,实际上美国制造企业的制造业剥离,一定程度上是由中国制造企业承接的,比如联想收购IBM的PC制造业务。承接了国际上转移出来的制造业务,推动了中国制造企业的快速发展,比如上汽、宝钢、和上海电气等自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末到2010年,获得了飞速发展,可以称之为中国企业的“制造时代”。随着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世界经济危机以来,中国制造企业普遍面临着国内外市场需求萎缩,产能过剩,竞争力不强的不利局面。为了提升竞争力,有基础的大型制造企业纷纷开始了提升产品服务能力和开发新经济增长点的尝试,拉开了中国制造企业服务化的大幕。国际产业梯队转移的规律会再次发挥效应,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国部分制造业务也将随之转移至这些国家和地区。但截至目前,中国制造企业服务化仍然处在早中期阶段,部分先行的制造企业经过10年的业务转型,在逐步迈向“服务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