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极地研究》期刊IF、Cited Half-life、引用半衰期、期刊他引率年度趋势》

《表1《极地研究》期刊IF、Cited Half-life、引用半衰期、期刊他引率年度趋势》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我国极地研究的特点与趋势——基于《极地研究》中英文刊的计量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总体来说,从《极地研究》论文情况,大致可以将极地方面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8年至1998年,这一阶段处于极地研究初期,我国1983年加入《南极条约》,1988年开始筹备中国极地研究所,这一阶段论文发文量有稳定上升趋势,参与极地研究的机构和人员较少,国内对极地研究方面的课题关注度不高,篇均下载量和被引量较低。第二阶段是1999年至2005年,为极地研究的急速发展期。期刊论文量相对稳定,篇均被引量、H指数以及篇均下载量显著增加,说明国内对极地研究的关注度迅速上升,研究文献的质量也在一定程度提高,随着2007-2008年国际极地年的临近,国家开展多项极地研究,积极鼓励国内研究机构和科研人员加入极地研究,增加科研基金的资助,基金论文的比例从1999年的39%上升到2005年的60%以上。随着我国极地研究基础设施和研究机构完备,国家政策导向的鼓励,以及前期的科研积累,这一阶段进入到了极地研究的一个急速增长时期。第三阶段是2006年至今,属于稳定发展期。从图1可以明显的看出,从2006年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后,论文的篇均被引、H指数、篇均下载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这主要由于文献的篇均下载和被引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加,2008年到2014年的文献远没有达到被引频次的峰值。从表1可以看出,2008年至2014年《极地研究》的被引半衰期均在6年以上(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发表的时间跨度),2014年的被引半衰期甚至达到了9年,这从侧面说明,2006年的《极地研究》上的文献还作为现在极地研究科研的有用文献在被较高的引用,所以从未来看,2006至今的篇均被引与篇均下载量以及h指数应该还会增长,而且不会比发展期低太多。同时,被引半衰期和引用半衰期的明显增长,基金论文比例显著增长(表1),说明这一阶段《极地研究》期刊的老化速度变缓,论文质量有所提升,文章生命周期明显延长。从期刊他引率来看(表1),期刊他引率明显增加,说明在这一阶段期刊的影响力提升。2006年后,国家依然加大对极地研究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