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7 栽培环境的优化:茭白人工孕茭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表7 栽培环境的优化:茭白人工孕茭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茭白人工孕茭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接种菌株:OD600值为2.0性亲和菌株UET1和UET2混合菌液;接种方式:注射茎基部;苗龄:薹管萌发后10 d的野生菰幼苗

鉴于早期菰黑粉菌的侵染过盛,易导致茭白植株感病而死亡,因此对接种苗的培养及栽培环境进行了实验,选择露天栽培的4个时间或温室栽培光照条件下的3个温度,本研究将温室栽培的光照条件下的温度分别调整为22、25和28℃,其余条件均保持为光照12 h,黑暗12 h,黑暗条件下温度较光照条件下温度低3℃,采用OD600值为2.0的UET1+UET2混合性亲和单倍体混合菌液注射薹管萌发后10 d的野生菰苗茎基部的方法。统计结果表明3个不同的温度条件下成活率分别为(88.3±2.4)%、(86.7±2.4)%和(66.7±2.4)%,基于存活率基础上的孕茭率分别为(79.1±6.1)%、(88.4±0.3)%和(84.9±6.3)%。对不同的露天栽培时间也进行了筛选,统一条件温室培养条件为光照12 h,25℃;黑暗12 h,22℃下,取薹管萌发后10 d的野生菰幼苗进行菌液茎基部注射的方法,分别在3月中旬、6月中旬、9月中旬以及12月中旬移栽露天栽培,统计结果表明,移栽室外的成活率分别为(81.7±2.3)%、(40.8±10.0)%、(85±4.1)%和(15.0±4.1)%,基于成活率的基础上,孕茭率分别为(81.6±0.5)%、(27.3±5.5)%、(82.4±4.5)%和(8.3±11.7)%(表7)。表明最佳的菰黑粉菌人工接种体系为:选择野生菰薹管进行育苗,在温室条件为光照12 h,25℃;黑暗12 h,22℃下培育10~20 d,待幼苗萌发后移栽至(10×10)cm的小盆,营养土轻微覆盖根部,并于相同条件的温室继续培养,用纯水稀释终浓度为OD600值为2.0的性亲和单倍体菌株UET1和UET2混合菌液注射萌发后10 d的单株野生菰幼苗茎基部直至菌液溢出,温室过渡培养10 d左右,尽可能选择在3月中旬或9月中旬移栽室外露天培养,成活率以及孕茭率均能保持在80%以上,但膨大茎部中充满褐色冬孢子(图2D-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