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显微硬度区域划分》

《表5 显微硬度区域划分》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鼹鼠趾仿生及表面热处理提高齿形开沟刀减阻耐磨性能》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显微硬度测试结果如图7所示,根据图7显微硬度分布规律,将测试区域分为高硬度区、急剧下降区、平稳下降区,如表5所示。Ⅰ型刀的显微硬度急剧下降区不明显。Ⅱ、Ⅲ、Ⅳ和Ⅴ型刀的显微硬度高硬度区宽度为1、1.2、1.4和1.4 mm,平均硬度为700、888、1 195和1 441 HV0.1,比Ⅰ型刀的平均硬度558 HV0.1提高25.41%、59.11%、114.08%和158.17%。可见Ⅳ和Ⅴ型刀的显微硬度高硬度区最宽、硬度最大、对应位置为金相组织的熔覆区。Ⅱ和Ⅲ型刀由于冶金结合区C、Cr元素的扩散产生固溶强化作用,相比C、Cr元素的渗层深度,Ⅲ型刀高硬度区略有增大,Ⅱ型刀高硬度区增大不明显。Ⅰ、Ⅱ、Ⅲ、Ⅳ和Ⅴ型刀的显微硬度急剧下降区宽度均为0.6 mm,Ⅳ和Ⅴ型刀的显微硬度急剧下降区对应位置为金相组织基体热影响区上部和中部。Ⅱ、Ⅲ、Ⅳ和Ⅴ型刀的显微硬度平稳下降区的宽度为1、0.8、0.6和0.6 mm,平均硬度为519、523、344和349 HV0.1。与Ⅰ型刀的显微硬度平稳下降区的平均硬度496 HV0.1相比,Ⅱ和Ⅲ型刀提高4.70%和5.44%,但是Ⅳ和Ⅴ型刀降低30.75%和29.74%。可见,Ⅳ和Ⅴ型刀的显微硬度平稳下降区的平均硬度较低,对应位置为基体热影响区下部。